目录名称:政策解读发布机构: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日期: 2019年04月30日 2019年04月30日 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解读《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18年)》 静稳天气指数与近5年持平减排促PM2.5平均浓度下降

中国气象报记者 黄彬

中国气象局最新发布的《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18年)》(简称《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大气环境继续改善,全国平均霾日数、霾天气过程次数和影响面积均较2017年减少;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大气环境在前期一度转差后,近几年整体呈现向好趋势。针对《公报》提出的相关内容,记者专访了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张碧辉,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问:2018年,全国大气环境继续改善,得益于哪些方面的改进?

答: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从气象条件来看,2018年,全国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总体偏好,全国平均静稳天气指数为11.0,与近5年平均值基本持平,比2017年(11.4)偏低3.5%。这里的“静稳天气指数”,综合考虑了大气水平扩散、垂直扩散、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该指数越高,代表大气扩散能力越弱。

具体来看,去年影响我国的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共33次,较常年更为频繁。全国平均风速2.2米/秒,较近5年平均风速(2.1米/秒)偏大3.7%。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对湿度接近于2017年和过去五年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混合层高度较2017年和近5年平均略有升高。

其二,各级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得当。自“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广大民众环保意识增强,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生活理念被更多人接受。以PM2.5重要前体物NO2和SO2为例,卫星监测数据分析显示,2018年,全国平均NO2对流层总量和SO2总量均比近5年平均有所下降。据评估,2018年各项减排措施使得全国平均PM2.5浓度较2015年降低17.2%,较2017年降低8.5%。

问:《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总体偏好,但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略偏差,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气象条件来看,尽管2018年初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优于2017年同期和近5年同期,但进入11月后,京津冀地区冷空气活动偏少,小风日数增加,平均风速较2017年同期偏小,平均相对湿度较2017年同期偏高,静稳天气指数较2017年同期偏高21.5%,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较2017年同期和近5年同期偏差,不利于大气环境改善,这导致京津冀地区全年平均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略偏差。

长三角地区2018年平均静稳天气指数为12.6,较近5年平均升高了7%,主要原因在于,影响静稳天气的关键气象要素变差,其中,相对湿度较2017年偏高0.7%,较近五年同期偏高2.4%,尤其在冬季,长三角地区湿度偏高明显。

问: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报》增加了对哪些区域的环境气象影响评估?

答:《公报》主要增加了对汾渭平原大气环境质量和气象条件的评估。

2018年,生态环境部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汾渭平原列为重点区域之一。汾渭平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受到当地能源产业结构、地形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同时,汾渭平原也一直是气象部门环境气象业务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

2018年,中国气象局批复成立汾渭平原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增加对汾渭平原的评估,也为提升气象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服务能力打下基础。

问:本世纪以来,我国大气环境一度转差,近年来又呈现向好趋势。气象部门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气象部门积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工作,不断深化和拓展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合作,通过建立健全与生态环境部门的污染天气会商机制,共同开展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评估,强化信息资料共享,协同开展信息发布和重大活动保障等;积极参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成功揭示了大气污染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双向反馈机制,建立了京津冀大气污染过程气象综合影响模型。

此外,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面对重污染天气,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对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发布权威信息,帮助公众提高对污染天气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围绕大气环境治理,气象部门还将在哪些方面着力?

答:气象部门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有关战略部署要求,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为大气污染防治贡献气象智慧:

其一,进一步夯实环境气象业务能力。推进环境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建设,深化雾、霾成因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提高雾、霾天气过程预报的精准度,发展环境气象11天至30天及气候预测能力,完善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影响的定量化评估和预评估业务。

其二,深化部门合作。深化并拓展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信息资料共享、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和评估、重大活动保障、联合科技攻关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

其三,认真做好环境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利用气象部门专家团队信息发布资源、公众服务手段,扩大权威环境质量信息的传播,及时做好科普宣传及解疑释惑工作。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