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气象报:互融共进打造科研业务闭环——气象部门研究型业务建设亮点扫描

发布时间:2021-11-24 11:39:15 来源:陕西省气象局网站 作者: 字体:

5月,中国气象局组织研究型业务管理培训,进一步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化对研究型业务建设意义和内涵的理解,深入研讨与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相适应的研究型气象业务体系和发展思路,交流试点建设成熟经验成果,搭建良好学习交流平台。

去年,中国气象局党组组织7个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和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先行先试,围绕研究型业务建设中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集约科技创新平台、建立队伍等方面展开探索。试点一年来,各单位形成不少可供学习推广的宝贵经验成果。

今年,总结研究型业务试点改革成果,部署扩大试点工作范围,组织全国气象部门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推进科研业务充分融合,以科技进步推动业务能力提升,成为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重点工作之一。

因地制宜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科研业务充分融合

如何拥有与新时代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和更加全面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与业务充分融合,正是高分答案。

锚定发展核心技术这条主线,国家气象中心以数值预报和智能网格预报为核心,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3公里分辨率 GRAPES区域模式系统投入业务运行,支撑全国范围内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工作;实现9公里分辨率GRAPES台风预报系统业务运行,精细化台风预报服务实现“一带一路”沿线海域全覆盖;动态自动调整、订正模式误差,量化模拟预报员预报思路或融入预报经验,促进预报过程中人与技术高效交互。

聚焦数据、算力和算法,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组织构建“数算一体”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实现数据多源汇聚、规范治理,算力可动态扩展,算法及数据产品“云”流水线加工……面向地球系统的科学数据体系正稳步建立。

坚持问题导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打造化学天气数值预报创新团队,开发和完善包含各类气溶胶、反应性气体及其辐射反馈的化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聚焦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需求,研发气象要素次季节预测新方案,为包含雾-霾、沙尘暴等要素在内的环境预报,以及冬奥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目标一致,举措因地制宜。

在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因其地表破碎、地貌复杂等特征极易发生局地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省气象局抓住支撑强降水预报的数值模式能力偏弱这一关键问题,开展实况降水分析产品本地化改进研究、高分辨率模式检验和客观订正预报等,初步形成实况产品分析、模式能力检验与评估、模式产品订正、预报业务产品检验分析和预报产品应用等科研业务试验流程。

而在超大城市北京,围绕城市气象、环境气象等关键领域的攻关正在“反哺”业务发展。以北京冬奥会保障需求为牵引,市气象局基于气候可行性论证核心技术,对单板滑雪大跳台赛场和开闭幕式场馆开展精细化风场模拟,助力冬奥赛场气候风险评估。同时,该技术也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委员会风洞效应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

双向提升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研业务形成闭环

5月1日,全国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的逐6小时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取消。这一运行了8年的业务,已无法满足当前精细化预报的需要,因此作为“僵尸”产品被清理。

匹配需要才能提升效率构建价值。随着科研与业务充分融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走向深入,如何最大限度激励人才,建立集约化业务形态,推动科研与业务形成闭环,并实现相互促进、双向提升?

与科技型、业务化气象事业定位相匹配的体制机制,以及不断优化完善的研究型业务布局、分工、流程,正被呼唤。

全国气象部门亦就此发力,并展开卓有成效的探索——

陕西省气象局瞄准研究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推进省、市两级实验室建设。榆林市气象局能源化工气象服务重点实验室开展煤化工产业密集型地区大气环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搭建能源化工气象服务智慧平台;商洛市气象局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重点实验室推进山地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评估技术标准研究;省气象局各直属单位以科技研发科室为中心,逐步将具备科研能力的人员向研发方向转移,全面承担本单位的研究型业务重点工作。

上海市气象局大力推进业务集约化整合和预报业务流程再造,打破以往的常规岗位设置方式。以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为核心,通过统一短临、短期和中期等预报岗位,“重塑”智能网格预报岗,并理顺其与整个岗位链其它环节的关系,优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和“大轮岗”值班排班制度,确保预报产品在时空上的无缝衔接和产品结论的一致性,使得值班岗位任务进一步理顺,值班效率明显提高。

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随着科研成果源源不断进入业务应用,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也在顺畅的工作机制中茁壮成长。在“领航强基”人才工程助推下,福建气象部门组建10支省级创新团队。其中,龙岩市气象局在研究型业务建设过程中,创建了有岗位优化、有技术支撑、有人才团队、有服务效益的“四有”新业态,建立了面向短临强对流、生态气象服务、探测遥感新资料应用等结构合理和梯次分明的研究型业务团队,其研发的短临预警技术、水库洪水风险预警技术、林火监测技术等关键性业务技术迅速在全省推广。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公众参与 单位概况 新闻模块
当前位置:首页->应急栏目->媒体聚焦
中国气象报:互融共进打造科研业务闭环——气象部门研究型业务建设亮点扫描
2021-11-24 11:39:15

5月,中国气象局组织研究型业务管理培训,进一步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化对研究型业务建设意义和内涵的理解,深入研讨与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相适应的研究型气象业务体系和发展思路,交流试点建设成熟经验成果,搭建良好学习交流平台。

去年,中国气象局党组组织7个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和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先行先试,围绕研究型业务建设中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集约科技创新平台、建立队伍等方面展开探索。试点一年来,各单位形成不少可供学习推广的宝贵经验成果。

今年,总结研究型业务试点改革成果,部署扩大试点工作范围,组织全国气象部门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推进科研业务充分融合,以科技进步推动业务能力提升,成为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重点工作之一。

因地制宜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科研业务充分融合

如何拥有与新时代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和更加全面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与业务充分融合,正是高分答案。

锚定发展核心技术这条主线,国家气象中心以数值预报和智能网格预报为核心,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3公里分辨率 GRAPES区域模式系统投入业务运行,支撑全国范围内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工作;实现9公里分辨率GRAPES台风预报系统业务运行,精细化台风预报服务实现“一带一路”沿线海域全覆盖;动态自动调整、订正模式误差,量化模拟预报员预报思路或融入预报经验,促进预报过程中人与技术高效交互。

聚焦数据、算力和算法,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组织构建“数算一体”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实现数据多源汇聚、规范治理,算力可动态扩展,算法及数据产品“云”流水线加工……面向地球系统的科学数据体系正稳步建立。

坚持问题导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打造化学天气数值预报创新团队,开发和完善包含各类气溶胶、反应性气体及其辐射反馈的化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聚焦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需求,研发气象要素次季节预测新方案,为包含雾-霾、沙尘暴等要素在内的环境预报,以及冬奥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目标一致,举措因地制宜。

在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因其地表破碎、地貌复杂等特征极易发生局地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省气象局抓住支撑强降水预报的数值模式能力偏弱这一关键问题,开展实况降水分析产品本地化改进研究、高分辨率模式检验和客观订正预报等,初步形成实况产品分析、模式能力检验与评估、模式产品订正、预报业务产品检验分析和预报产品应用等科研业务试验流程。

而在超大城市北京,围绕城市气象、环境气象等关键领域的攻关正在“反哺”业务发展。以北京冬奥会保障需求为牵引,市气象局基于气候可行性论证核心技术,对单板滑雪大跳台赛场和开闭幕式场馆开展精细化风场模拟,助力冬奥赛场气候风险评估。同时,该技术也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委员会风洞效应研究等领域广泛应用。

双向提升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研业务形成闭环

5月1日,全国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的逐6小时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取消。这一运行了8年的业务,已无法满足当前精细化预报的需要,因此作为“僵尸”产品被清理。

匹配需要才能提升效率构建价值。随着科研与业务充分融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走向深入,如何最大限度激励人才,建立集约化业务形态,推动科研与业务形成闭环,并实现相互促进、双向提升?

与科技型、业务化气象事业定位相匹配的体制机制,以及不断优化完善的研究型业务布局、分工、流程,正被呼唤。

全国气象部门亦就此发力,并展开卓有成效的探索——

陕西省气象局瞄准研究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推进省、市两级实验室建设。榆林市气象局能源化工气象服务重点实验室开展煤化工产业密集型地区大气环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搭建能源化工气象服务智慧平台;商洛市气象局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重点实验室推进山地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评估技术标准研究;省气象局各直属单位以科技研发科室为中心,逐步将具备科研能力的人员向研发方向转移,全面承担本单位的研究型业务重点工作。

上海市气象局大力推进业务集约化整合和预报业务流程再造,打破以往的常规岗位设置方式。以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为核心,通过统一短临、短期和中期等预报岗位,“重塑”智能网格预报岗,并理顺其与整个岗位链其它环节的关系,优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和“大轮岗”值班排班制度,确保预报产品在时空上的无缝衔接和产品结论的一致性,使得值班岗位任务进一步理顺,值班效率明显提高。

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随着科研成果源源不断进入业务应用,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也在顺畅的工作机制中茁壮成长。在“领航强基”人才工程助推下,福建气象部门组建10支省级创新团队。其中,龙岩市气象局在研究型业务建设过程中,创建了有岗位优化、有技术支撑、有人才团队、有服务效益的“四有”新业态,建立了面向短临强对流、生态气象服务、探测遥感新资料应用等结构合理和梯次分明的研究型业务团队,其研发的短临预警技术、水库洪水风险预警技术、林火监测技术等关键性业务技术迅速在全省推广。


友情链接
中国气象局 陕西省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