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鄂豫三省交会,全域地处秦岭腹地,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水源地,气候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达70%,这里是陕西商洛,筑牢秦岭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成为其重要使命与责任。
2024年12月3日,由商洛市气象局联合银监局、银行联合推出的“气候价值贷”成功落地。商洛以全国首批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为基础,深挖气候资源,探索利用气象数据与产品服务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4月21日,“绿镜头·发现中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报道组走进商洛,实地采访其通过气象数据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赋能 摸清生态家底
打好气候+金融的组合牌,首先需要摸清生态家底,气象科技加持有效破解了生态价值“度量抵押”难题。
“我们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机融合,探索建立了气候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商洛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介绍,通过研究气候生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类产品的具体核算指标,商洛市气象局确定17种气候生态产品价值量,形成包括价值核算指标、具体算法、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等核算体系,以此量化气候资源、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计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总量。
系统初步计算得到,2023年商洛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达到1021.6亿元。
与此同时,“8+1”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包含了气候生态综合监测、智慧气象+服务、气候生态产品制作、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益评估、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支撑体系、生态环境监测、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子系统等8个业务子系统和1个手机APP服务系统,为量化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中国农业银行商洛支行副行长狄友清认为,气候生态价值度量化,可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提升银行放贷质量,有效保障“气候价值贷”顺利落地推行。
互惠共赢 释放生态红利
“这笔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2024年11月,位于丹凤葡萄酒生态核心产区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东凤酒庄公司向邮储银行商洛市分行申请“气候价值贷”226万元,从申请到放款仅一周左右,而且年利率只有3%,享受气候价值贷补贴,是企业商业贷款融资最低利率,财务成本大大降低。
东凤酒庄负责人王越告诉记者,酒庄建设使用天然山岩酒窖进行葡萄酒存放,减少中央空调换气、除湿设备使用,降低能耗,因其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企业在2024年11月向商洛市气象局提交“气候友好型企业”评估申请后,很快就通过认证被纳入绿名单,顺利申请下了“气候价值贷”。
截至目前,商洛市已经有23家“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认证,享有“享受绿色通道”、“实施优先配置”、“优化行业分类政策”、“给予贷款利率优惠”等差异化信贷优惠政策,其中8家企业被授信获得气候价值贷贷款,累计达2.1亿元,覆盖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业、文旅企业、绿色工业等行业,解决企业贷款融资难题,提升企业贷款额度和降低贷款利率,协助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共同防御气象灾害和高效利用气候生态价值。
减损增效 护航绿色经济
阳春4月,春山如黛,茶香满园,商洛市商南县城关镇秦岭茶乡进入春茶采摘季,随处可见采茶工人忙碌身影。
“茶叶采摘之前最怕遇到倒春寒天气,好在有了气象指数保险‘托底’,茶农的收益多了份保障。”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怀清介绍,以茶叶种植户陕西秦岭鹿茗有限公司为例,去年12月至今年4月自交保费18536.96元,保险期内因低温冷害造成茶叶受损出险,获赔30078元,目前全县28万亩茶园均已自发参保。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开展针对性的气象指数保险服务,可有效对冲企业生产经营和贷款资金风险。商洛市气象部门持续发力,确保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有序推进,补贴范围从2019年的11项扩展到20项,基本覆盖了主要种植业、养殖业和地方特色品种,国省财政补贴从2019年的3015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59亿元。各承保机构累计理赔超过8900万元,受益农户超过3000户。气象服务使核桃专业户、茶农、冷水鱼养殖户等减少经济损失总计2.37亿元。
商洛市气象部门还对企业进行定期培训,每年4次,提升企业气象灾害敏感要素识别与防御能力,张向荣表示:“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气象与金融协同融合,助力提升企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作者:李傲 刘娜 赵世发 责任编辑:唐宇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