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陕西科技大学与榆林市气象局自2025年4月起,联合开展陕北地区沙尘气溶胶氧化毒性观测研究。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旨在破解沙尘“毒性增强效应”的科学机制,为构建精准防御体系提供依据。
研究团队在榆林、靖边、内蒙古阿拉善等沙尘源区及西安市布设联合观测站,运用颗粒物采样器、粒径分布仪、气溶胶激光雷达等设备,实时采集沙尘气溶胶物理特征数据。同步进行的实验室分析将重点解答沙尘氧化毒性存在性、强度特征及作用机制三大科学问题。
“我们首次尝试量化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沙尘暴的健康影响差异。”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董自鹏表示,研究发现沙尘在长距离传输中会吸附污染物形成复合毒性,这对传统治理模式提出新挑战。
当前北方沙尘过程较常年偏多,研究团队建议建立沙尘健康防御体系:对沙尘源地应重点防控矿物细颗粒暴露,而在下游城市需警惕“沙尘-污染复合毒性”的叠加效应,以期为管理和防御沙尘污染及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防护口罩过滤标准与沙尘毒性特征的精准适配。
(作者:张芳萍,责任编辑: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