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榆林:“信天游”唱响气象情

发布时间:2023-03-15 08:01:40 来源:陕西省气象局网站 作者: 字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老百姓从小听着信天游长大,随口都能唱上两句地道的“信天游”。榆林气象人便从信天游里找寻捕获气象元素—风、云、雨、雪、雷……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开展了一次特别的进社区科普活动。

3月14日,榆林市气象局、市水利局、榆阳区气象局、市水资源中心、陕北民歌博物馆联合开展进社区科普活动。

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策划融入陕北“信天游”、民间说书等曲艺节目,在榆阳区金阳社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对气象科学、气象灾害防御及水文等相关知识进行传播普及。

陕北民歌博物馆蔡月月用“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引来观众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一句句、一串串带“风”的歌儿。耳熟能详、曾在童年的耳畔久久回响的歌词里,有千年不变的上郡雄风,更有吹过四季,伴随生活的多变之风。

一段陕北说书《刮大风》,把大风的威力,演绎得惟妙惟肖。诙谐幽默的说书词引来群众会心一笑,而聆听之后更有相互交流的真情实感:这黄毛风刮得是真吓人!

气象台预报员蒋伊蓉,紧贴生活入手,引用历史上和近些年出现的大风天气实景图片及案例,提醒居民不可忽视大风危害,做好大风沙尘天气的防范。

社区居民白永莉:“以前没太注意,以为刮个风不会有啥危险,刚才听了气象局专家讲到大风沙尘暴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觉得以后还真不敢大意,要多加防范!”

陕北民歌博物馆赵鹏为大家演唱《神仙挡不住人想人》,一句“山挡不住云彩”的歌词,引发了观众争相竞答:“我听出来了,有云彩,这就是气象里的词嘛。”现场气氛热烈,时而传来阵阵笑语。

无论是《榆林美》中的“云端飘来信天游。”还是黄土高原独具浪漫的“满天的花,满天的云。”这些“云”“雨”元素在信天游里的随处可拾,正是天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最自然而真切的体现。

云若安然,便是好天。

云若狂翻,雷雨添乱。

“千里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队伍大发展”“满天的乌云,哎了唉嗨哟,风吹散,哎了唉嗨哟。” 这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经典歌词,在民歌博物馆蔡月月的歌声里,大家又捕获到“雷”的天气现象。雷有几分莽撞,也有它的贡献,榆阳区气象局工程师张格从雷电的种类、放电对大气的作用,针对雷电趋利避害的对策等,为大家做了一段关于“雷电”的趣味科普。

主持人趁热再抛几个雷电知识小问答,如何防雷避险就这样被大家“get到了,这样的印象,想不深刻也不行啊。

“平地里下雨,水不一疙堵介流……”这又是信天游里的一句常听的歌词,但随着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在这干旱少雨的塞北高原,短时暴风骤雨倾盆而降,往往也极易导致积流成河,水漫街区。市气象台预报员李姗姗从“7.26特大暴雨,汛期常见的暴雨洪涝着手,以触目惊心的图片资料,为大家科普暴雨天气来临前如何在天气预报预警信号指引下,科学防灾避险。

一位观众阿姨边看边问旁边的同伴:“这就是天气预报员,这个侯女女,就是给咱看天的人?”

“是了么!听说气象上有卫星,有雷达,就像千里眼,预报越来越准了”

因为离得远,抢答不占优势,坐在后排的大叔直等到活动的尾声,终于答上了一个问题。收获了这份小礼物时,那喜不自禁细细端详的神情,令人难以忘怀,内心深处的思量直至此刻未能散开……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地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

室内的信天游说唱万千气象,室外的社区门前人来人往,气象与水利部门的志愿者搭建科普小讲台,对来往出行的社区居民提出的天气问题即时给予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答疑解惑。

刚刚在气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关注了榆林气象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一位居民感慨地说到:“现在这生活真是离不开天气预报,我得把这个纸页拿回去,让家里人把这些二维码都关注一下。”

“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界气象日。202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

伴随一首新的陕北民歌《心尖尖上的你》,此次进社区科普活动圆满结束。正如歌名寓意,观云测天,服务一方,万千公众正是气象人心尖尖上的人。此次科普活动,进课堂聆听讲解累计200余人,与观众互动答题20次,现场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展台答疑100余人次。活动拉近了气象与公众的距离,有效增强了居民对常见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提升了公众科学趋利避害和自救互救能力。后期,榆林将围绕“3.23世界气象日主题,按照活动方案,实施各项任务,以最大限度发挥活动效益,惠及更多群众。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公众参与 单位概况 新闻模块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模块->工作动态
榆林:“信天游”唱响气象情
2023-03-15 08:01:4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老百姓从小听着信天游长大,随口都能唱上两句地道的“信天游”。榆林气象人便从信天游里找寻捕获气象元素—风、云、雨、雪、雷……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开展了一次特别的进社区科普活动。

3月14日,榆林市气象局、市水利局、榆阳区气象局、市水资源中心、陕北民歌博物馆联合开展进社区科普活动。

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策划融入陕北“信天游”、民间说书等曲艺节目,在榆阳区金阳社区,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对气象科学、气象灾害防御及水文等相关知识进行传播普及。

陕北民歌博物馆蔡月月用“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引来观众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一句句、一串串带“风”的歌儿。耳熟能详、曾在童年的耳畔久久回响的歌词里,有千年不变的上郡雄风,更有吹过四季,伴随生活的多变之风。

一段陕北说书《刮大风》,把大风的威力,演绎得惟妙惟肖。诙谐幽默的说书词引来群众会心一笑,而聆听之后更有相互交流的真情实感:这黄毛风刮得是真吓人!

气象台预报员蒋伊蓉,紧贴生活入手,引用历史上和近些年出现的大风天气实景图片及案例,提醒居民不可忽视大风危害,做好大风沙尘天气的防范。

社区居民白永莉:“以前没太注意,以为刮个风不会有啥危险,刚才听了气象局专家讲到大风沙尘暴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觉得以后还真不敢大意,要多加防范!”

陕北民歌博物馆赵鹏为大家演唱《神仙挡不住人想人》,一句“山挡不住云彩”的歌词,引发了观众争相竞答:“我听出来了,有云彩,这就是气象里的词嘛。”现场气氛热烈,时而传来阵阵笑语。

无论是《榆林美》中的“云端飘来信天游。”还是黄土高原独具浪漫的“满天的花,满天的云。”这些“云”“雨”元素在信天游里的随处可拾,正是天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最自然而真切的体现。

云若安然,便是好天。

云若狂翻,雷雨添乱。

“千里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咱们革命的队伍大发展”“满天的乌云,哎了唉嗨哟,风吹散,哎了唉嗨哟。” 这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经典歌词,在民歌博物馆蔡月月的歌声里,大家又捕获到“雷”的天气现象。雷有几分莽撞,也有它的贡献,榆阳区气象局工程师张格从雷电的种类、放电对大气的作用,针对雷电趋利避害的对策等,为大家做了一段关于“雷电”的趣味科普。

主持人趁热再抛几个雷电知识小问答,如何防雷避险就这样被大家“get到了,这样的印象,想不深刻也不行啊。

“平地里下雨,水不一疙堵介流……”这又是信天游里的一句常听的歌词,但随着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在这干旱少雨的塞北高原,短时暴风骤雨倾盆而降,往往也极易导致积流成河,水漫街区。市气象台预报员李姗姗从“7.26特大暴雨,汛期常见的暴雨洪涝着手,以触目惊心的图片资料,为大家科普暴雨天气来临前如何在天气预报预警信号指引下,科学防灾避险。

一位观众阿姨边看边问旁边的同伴:“这就是天气预报员,这个侯女女,就是给咱看天的人?”

“是了么!听说气象上有卫星,有雷达,就像千里眼,预报越来越准了”

因为离得远,抢答不占优势,坐在后排的大叔直等到活动的尾声,终于答上了一个问题。收获了这份小礼物时,那喜不自禁细细端详的神情,令人难以忘怀,内心深处的思量直至此刻未能散开……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地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

室内的信天游说唱万千气象,室外的社区门前人来人往,气象与水利部门的志愿者搭建科普小讲台,对来往出行的社区居民提出的天气问题即时给予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答疑解惑。

刚刚在气象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关注了榆林气象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一位居民感慨地说到:“现在这生活真是离不开天气预报,我得把这个纸页拿回去,让家里人把这些二维码都关注一下。”

“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界气象日。202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

伴随一首新的陕北民歌《心尖尖上的你》,此次进社区科普活动圆满结束。正如歌名寓意,观云测天,服务一方,万千公众正是气象人心尖尖上的人。此次科普活动,进课堂聆听讲解累计200余人,与观众互动答题20次,现场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展台答疑100余人次。活动拉近了气象与公众的距离,有效增强了居民对常见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提升了公众科学趋利避害和自救互救能力。后期,榆林将围绕“3.23世界气象日主题,按照活动方案,实施各项任务,以最大限度发挥活动效益,惠及更多群众。


友情链接
中国气象局 陕西省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