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浩荡奔流三千多里,源头只是一眼山泉;气象科普在陕西汉中全域推广,始于一场暴雨。在提升防灾减灾科学素养的需求中,气象科普的“种子”加速生根发芽。
“2013年7月17日20时至18日08时,我县汉源镇累计降雨量达144毫米,灾害造成群众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7户44间,农作物受灾57公顷……”在宁强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档案室里,清晰地记录着那场暴雨造成的灾害损失。也正是这场暴雨,坚定了汉中市气象局“以气象科普工作为抓手,推进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决心。
如何用一个“支点”撬动气象科普工作,是基层气象部门面临的难点。汉中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市气象学会理事长孟茹回忆:“我们选取了宁强作为试点县,不断尝试推进气象科普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气象信息员,能够在镇村推广气象科普知识,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荣幸。”宁强县燕子砭镇气象信息员马东说。燕子砭镇成功创建“全国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为当地防范气象灾害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镇村挨个推广气象科普工作难度较大。于是,汉中市气象局将着力点放在了学校,通过培训学生并利用学生家庭进行“二次宣传”,不断扩大气象科普范围。汉中市气象局还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契机,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气象科普讲座、建设校园气象站等活动。
2015年5月19日,由宁强县气象局自主编制的气象科普读物《宁强县小学气象科普读本》正式印发,并免费提供给全县中小学生。当月,宁强县政府印发推进全域气象科普工作实施方案,支持并大力推进气象科普进校园,要求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新格局。2016年,宁强县教育体育局与宁强县气象局联合发文,《宁强县小学气象科普读本》进入全县小学四年级课堂,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0课时气象科普教育。
自此,汉中市第一批气象科普“种子”正式扎根泥土,汉中气象科普工作经验也获得市科学技术协会推广。
2017年7月,宁强县人民政府委托陕西省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汉中市气象局联合举办“校园气象科普师资培训班”,来自宁强县26个中心小学的教师参加培训。
2020年世界气象日期间,汉中市气象局与宁强县南街小学联合,组织6名学生参加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风云之战校园巅峰赛”线上知识竞答活动,并成为陕西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决赛的小学。
汉中气象科普工作经验很快辐射到了周边,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等地气象局等纷纷以实地参观、电话咨询等形式调研汉中气象科普工作。
宁强县城不大,如何用最小的支出,收获最大的成效?宁强县气象局锚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目标,通过“气象爱好者作品展”“气象萌芽绘春天”“小小气象员”等科普活动、“二十四节气之路”“气象预警信号科普墙”等科普展示,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工作。
一年后,宁强国家基本气象站成功创建第六批“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又过了一年,宁强县南街小学成功创建第七批“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2022年4月,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指出“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对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汉中市气象局局长袁再勤表示,未来将把宁强县气象科普宣传教育纳入汉中市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并将汉中气象科学技术普及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向更深层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