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23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通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气象局关于表彰全国气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授予陕西省气象台“全国气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黄少妮同志“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以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从怀揣梦想的博士成长为省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现任陕西省气象台天气预报中心主任、副首席预报员的黄少妮,自201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她所热爱的气象事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在气象预报业务一线默默坚守了11年,她用青春和汗水追逐自己的初心,谱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少妮不仅获得了较高的业务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也让她收获了中国气象局“全国优秀气象预报员”、陕西省气象局青年“拔尖人才”和“三五”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带领所在科室荣获陕西省总工会“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为陕西气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守护,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彰显效益
2022年8月,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七运”)在榆林举办,她作为十七运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负责火炬传递等重大活动及赛事赛会期间专题预报服务产品的把关审核工作。为了更快的进入状态,她提前20天进驻场馆所在地,熟悉气候情况,了解指挥部的需求。
8月4日十七运的彩排当天,一大早她就发现有一小波不安分的云团正在逐渐生成,立即建议体育中心各保障组提前做好高影响天气的防范措施。
但体育中心上空正是万里无云,不免让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心生疑虑,这么好的天能下雨?而且还是高影响天气?
面对各方的质疑,她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判断,紧紧的盯着体育中心及周边的雷达动向,针对体育中心及周边强对流天气滚动制作发布多期气象信息快报。
17点半,体育场上空乌云夹带着闪电疾驰而来,瞬间瓢泼大雨,雨雾蒙蒙。
“气象局的预报太准了!”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发自内心的赞叹。
2个小时后,云开雾释,开幕式预演顺利举行。
十七运开幕式期间,在她和广大气象人的不懈努力下,气象保障取得圆满成功。开幕式演出结束后,副省长、省十七运组委会主任方光华,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对气象保障十七运开幕式取得圆满成功给予了高度肯定。
守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1年夏季的陕西,强对流天气频发。8月19日晚上西安蓝田局地出现特大暴雨,6小时降水量达203.8毫米,强降雨引发洪涝致西安、安康境内多条道路损毁,由于预报及时,虽然突发泥石流,但撤离及时并无人员伤亡。
“根据数值模式显示,西安南部秦岭山区将有强降水落区”,作为值班首席的黄少妮准确的抓住了这一天气过程。从8月16日开始,黄少妮组织天气会商,分析天气趋势,及时向党委、政府及防汛办等相关部门报送了暴雨重要天气报告,建议密切关注暴雨可能会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
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在一线,密切监视天气变化,连续奋战,并提前1天准确预报强降水落区,为防汛抢险提供决策依据,为防灾减灾赢得了时间。
“强降雨结束后,我们专门进行了实地调查,虽然人员及时撤离,但看到山洪过后的房屋被拦腰截断,一米多深的淤泥淹没了道路时,还是非常的触目惊心”。黄少妮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深感精准预报对于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坚守,致力气象科技的探索与创新
近年来,黄少妮还积极不断的探索精细化预报技术及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的新思路、新方法。
她先后主持中国气象局核心技术发展专项、创新发展专项和山洪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陕西省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实验室、博士专项和预报员专项等厅局级科研项目4项。围绕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及研究型业务的实际需求,研发卷积神经网络和相似离度法相结合算法的暴雨相似智能分析方法,设计逐步过滤的相似方案,建立陕西暴雨相似预报系统,实现暴雨相似历史个例分析筛选及暴雨客观预报产品生成,优化了陕西暴雨预报客观技术方法,在预报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凝练科研成果,黄少妮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篇,核心期刊5篇。
十余载风里来雨里去,黄少妮用最平凡、最朴实的行动奋力追逐,无悔向前,为她所热爱的气象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