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7日,陕西夏收夏播基本结束。“三夏”期间,陕西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保障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要务,依托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加强新技术应用、卫星遥感监测应用等,全力以赴做好气象保障服务,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陕西气象部门主动与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农机部门、各地市气象局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沟通会商和信息共享,及时了解他们对气象服务的需求。5月30日,省局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召开“三夏”会商研判会,强化信息实时共享联动机制,共建“三夏”农机生产工作微信群,为农机部门实时动态更新“三夏”气象服务信息及预报预警信息,为统筹指挥农机作业、及时收获夏粮提供科学参考。应农业部门新的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大豆种植气象服务业务培训,5月30日,陕西发布了首期大豆气象服务专报,服务大豆科学扩种。
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陕西气象部门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前做好应急预案。5月中旬,下发了《2022年陕西“三夏”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方案》,陕西省气象部门完善了陕西智慧农业APP,优化了一体化业务平台,依托陕西智能网格预报系统、陕西气象综合监测系统,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全省小麦长势,创新开展关键农时陆面模式CLDAS土壤墒情监测、Sentinel-2号卫星监测,构建小麦收获指数及土壤干旱指数,将格点化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应用于农业气象服务,结合农用天气预报的各项指标,制作夏收夏种农用天气预报,每天滚动更新,给出麦收期天气对全省农业的影响评估,提供农业生产建议,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5月27日起,每周发布2期“三夏”气象服务专报、3期“三夏”工作动态,“三夏”服务期间,先后向政府部门报送《“三夏”气象服务专报》7期,《“三夏”服务工作动态》10期,同时通过微信、QQ工作群向涉农部门、种植大户、广大农民发布三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信息750余条。除了增加服务产品频次,并根据天气情况动态增加预报预警及评估服务材料期数,开展面向小麦、油菜、大豆以及苹果、猕猴桃、茶叶等10多种农作物的迭进式气象服务,细化服务内容,努力提高面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灾害影响评估水平。5月31日,针对6月上旬陕西夏粮集中收获期,陕西省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了“三夏”天气及农业生产管理新闻发布会,提醒相关部门做好夏粮收获、转运、收储工作,确保颗粒归仓。针对关中夏粮主产区6月9日和11日两次较强降水天气过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提前制作发布夏收农用天气预报、“三夏”气象服务专报,建议抢抓有利农时,及时组织小麦抢收。6月6日的“三夏”农业气象服务专报获蒿慧杰副省长批示,6月9日单日机收小麦296万亩,创全省日机收面积历史新高。
陕西气象部门还加强与影视、报刊、农村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的沟通互动,通过新闻发布会和各地市气象局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群、QQ群、陕西智慧农业气象APP、陕西农网、美篇、小视频、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农林卫视影视节目等多种渠道,推进气象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科学指导农业防灾减灾、提质增效。
截至6月27日,陕西全省夏粮已收1657.2万亩,占预收99.95%,其中小麦已收1439.8万亩,占预收99.99%。全省夏播粮食面积1006万亩,占预播面积101.56%,其中玉米757万亩,中稻158万亩,大豆81.4万亩。(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