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三夏”天气及农业生产管理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5-31 10:43:25 作者: 字体:

5月31日,陕西省气象局联合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三夏”天气及农业生产管理新闻发布会。省气候中心首席专家胡琳,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省农业气象专家组组长、正研级高工李美荣,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赵建兴对“三夏”相关工作进行介绍。省内各主流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省气候中心预测,预计今年“三夏”关键期6月,陕西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北少南多。降水量陕北、渭北旱塬区40~60毫米,关中60~80毫米,陕南80~16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陕北降水偏少1~2成,关中接近常年到偏少0~1成,陕南接近常年到偏多0~1成;平均气温全省大部22~25℃,关中中东部城市群25~27℃,与常年同期相比,陕北偏高1~2℃,关中、陕南偏高0~1℃。

预计陕西6月上旬前期,中旬末,下旬后期可能有3次主要降水过程。

据了解,陕西“三夏”关键期气象灾害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6月上中旬全省温高水少,关中中东部和陕南东南部多高温晴热天气,有轻到中度的小麦干热风发生风险;二是预计6月上中旬陕北北部、关中中东部、陕南东部等地气象干旱将持续并发展,需注意对秋作物适期播种的影响;三是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影响小麦机收进度,建议及时关注天气信息,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科学组织收获晾晒,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通报指出,今年陕西夏粮生产可以说是前忧后喜。去年秋季出现多年罕见的连阴雨导致小麦大面积晚播,夏粮生产开局不利。针对这种不利情况,除了涉农部门补救措施得力外,冬春季气象条件也一路向好,没有出现常年多发的冬季低温、春季干旱、晚霜冻害等气象灾害,可谓是“人努力、天帮忙”,全省夏粮长势普遍良好,丰收在望。

目前陕南中西部夏收接近尾声,水稻处于移栽期。关中东南部、商洛东部冬小麦进入成熟收获期,关中大部、渭北中东部及商洛中西部冬小麦处于乳熟期,渭北西部及延安南部冬小麦处于灌浆期,渭北油菜处于绿熟期。

虽然5月上中旬温度有所偏低,但受4月份温度普遍偏高影响,小麦抽穗扬花期普遍提早了10天左右,今年小麦成熟期大部与常年接近。其中汉中和安康丘陵区、商洛南部、西安中部、咸阳南部局部、宝鸡中部、渭南东南部为5月25日-6月4日;汉中和安康中高山区、商洛北部、宝鸡大部、咸阳中南部、渭南大部、铜川南部为6月5日-6月13日;宝鸡北部、咸阳北部、铜川北部、延安南部为6月14日-23日。

夏收期天气预报:

据气象台预报:今天白天:陕北晴天间多云,关中、陕南阴天,关中中南部、陕南大部有小雨,宝鸡南部、西安南部、陕南西部有中雨,局地有大雨。6月1日:陕北晴天间多云,关中、陕南阴转多云。秦岭山区西部、陕南南部局地有阵雨。关中东部局地有35℃以上高温。2日:全陕北晴天间多云,关中、陕南多云,秦岭西部、汉中西部有阵雨。陕北、关中北部、商洛有4级左右偏南风。关中东部、安康东部局地有35℃以上高温。3日:全省多云间阴天,陕北部分地方、关中西部部分地方有小雨,陕北有4~5级偏北风。4日:全省阴天转多云,陕北大部、关中大部和陕南西部有小雨。5日:全省多云间晴天。6日:全省晴天转多云。后期天气趋势(06月07日-06月09日):全省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

预计今天白天,关中中南部和陕南大部有小雨,不适宜小麦成熟收获和夏播开展。6月上旬以多云—晴好天气为主,基本没有大的降雨,因此目前来看,降雨对6月上旬夏收前期影响不大。建议各地已成熟小麦、油菜抢晴收晒,适时开展夏播;抓住有利降水过程做好蓄水保墒,受旱地区要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

需要重点关注干旱缺墒对夏种的不利气象影响

5月1日至29日,全省大部降水偏少,其中汉中偏少25%,安康偏少66%,商洛偏少68%,渭南偏少49%,西安偏少23%,铜川偏少33%,其他市区也是不同程度地偏少,渭北东部、关中东部和陕南东部更为突出,其他区域降水也不是很充沛,土壤有一定的干旱缺墒现象。加上未来10天还是以晴天少雨为主,干旱缺墒程度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影响玉米、大豆等夏种作物的正常播种出苗,需要做好抗旱播种保出苗的工作。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扩种大豆

预计夏季(6-8月),全省降水偏多,主要多雨区位于陕北南部和关中北部,平均气温全省正常略偏高。总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北部、关中偏多1~2成,陕北南部偏多2~3成,陕南偏多0~1成。平均气温:陕北、渭北西部17~21℃,渭北东部、关中南部、陕南20~23℃;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1℃。总体夏季水热条件对春大豆生长发育有利。6月上旬陕北、关中地区温高水少,7月下旬-8月上旬关中南部、陕南可能发生轻度伏旱,盛夏(7-8月)黄河流域(陕西段)及渭河流域暴雨过程多,可能出现较重汛情,不利于夏大豆播种、出苗与生长,花荚期-成熟期易发生高温热害与盛夏暴雨洪涝。

陕西省气象部门建议:

(1)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根据大豆生长特性,大豆扩种区可多选在海拔相对较高但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选择耐热耐高温的大豆品种,尤其是蒲城、蓝田、旬阳、白河等区县。

(2)针对夏大豆播种工作,我省热量资源增加较多,关中及陕南应适期早播,力争促苗早发;渭南大部、商洛与安康需注意播期蓄水保墒,做好抗旱与抢墒播种保苗工作。

(3)提高夏季大豆生长期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注意加强花荚期水肥管理,预防夏季伏旱;同时注意防范夏秋湿涝灾害,出现暴雨、渍涝时及时排涝除湿。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指出,当前,陕西已进入紧张繁忙的“三夏”时节,各地要立足一个“抢”字,做到一个“足”字,确保一个“好”字,抢收夏粮实现颗粒归仓,种足秋粮确保播种面积,做好田管夯实秋粮基础。

针对今年“三夏”期间全省农业生产管理工作

一、精准预判,深化服务促夏收

夏收是当前“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夺取夏粮丰收对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省冬小麦由南向北逐渐进入收获期,是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关口。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上旬全省无大范围持续性降水,近期晴好天气较多,烂场雨、干热风发生概率不大,各级农业技术部门要结合天气情况准确预测当地冬小麦收获期,指导农户及时抢收,力争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组织调度和装备、油料保障等,全力保障跨区机收作业有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平台,共享收种信息,切实做到麦熟有机收、机到有活干;切实搞好保障服务,强化农机手规范作业指导,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机收损失。做好夏粮转运、收储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二、抢时抢墒,落实良技助夏播

各地在抢收小麦的同时,要种足种好秋粮,坚决完成全省目标任务。要组织农业机械抓住时机,及时抢播,做到收获一块、耕整一块、播种一块,力争播在高产期、适播期;要选择夏播专用玉米品种,大力推广“5335”、集雨补灌、蓄水保墒、抗旱抗逆等实用增产技术,并及时动员群众浇灌压茬水,确保一播全苗。要紧盯渭北旱塬季节性撂荒,积极采用耕地单季流转、季节性托管和耕种环节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夏玉米播种面积,完成扩种指标。关中灌区具备一年两熟条件的区域,小麦收获后,因地制宜落实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据气象预测,我省6月中下旬全域降水偏少,大部分地区较为干旱,或对夏播产生不利影响,各地有关部门要做好抗灾减灾预案。

三、分类指导,多措并举强夏管

针对可能出现的干旱天气,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春播作物苗情调查,指导群众开展查苗补种、中耕防除杂草、趁雨追肥等工作。重点对长势较弱的幼苗,要多施水肥,促弱转壮,促小赶大,确保夏播出苗顺利、春苗茁壮生长。要密切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联系,高度关注天气变化,未雨绸缪,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旱情、汛情分析会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灾害发生后,根据不同灾种、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技术方案,实行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要做好以当地重要病虫害为重点的秋粮绿色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控,确保不发生流行蔓延。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公众参与 单位概况 新闻模块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模块->工作动态
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三夏”天气及农业生产管理新闻发布会
2022-05-31 10:43:25

5月31日,陕西省气象局联合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三夏”天气及农业生产管理新闻发布会。省气候中心首席专家胡琳,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省农业气象专家组组长、正研级高工李美荣,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赵建兴对“三夏”相关工作进行介绍。省内各主流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省气候中心预测,预计今年“三夏”关键期6月,陕西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北少南多。降水量陕北、渭北旱塬区40~60毫米,关中60~80毫米,陕南80~16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陕北降水偏少1~2成,关中接近常年到偏少0~1成,陕南接近常年到偏多0~1成;平均气温全省大部22~25℃,关中中东部城市群25~27℃,与常年同期相比,陕北偏高1~2℃,关中、陕南偏高0~1℃。

预计陕西6月上旬前期,中旬末,下旬后期可能有3次主要降水过程。

据了解,陕西“三夏”关键期气象灾害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6月上中旬全省温高水少,关中中东部和陕南东南部多高温晴热天气,有轻到中度的小麦干热风发生风险;二是预计6月上中旬陕北北部、关中中东部、陕南东部等地气象干旱将持续并发展,需注意对秋作物适期播种的影响;三是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影响小麦机收进度,建议及时关注天气信息,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科学组织收获晾晒,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通报指出,今年陕西夏粮生产可以说是前忧后喜。去年秋季出现多年罕见的连阴雨导致小麦大面积晚播,夏粮生产开局不利。针对这种不利情况,除了涉农部门补救措施得力外,冬春季气象条件也一路向好,没有出现常年多发的冬季低温、春季干旱、晚霜冻害等气象灾害,可谓是“人努力、天帮忙”,全省夏粮长势普遍良好,丰收在望。

目前陕南中西部夏收接近尾声,水稻处于移栽期。关中东南部、商洛东部冬小麦进入成熟收获期,关中大部、渭北中东部及商洛中西部冬小麦处于乳熟期,渭北西部及延安南部冬小麦处于灌浆期,渭北油菜处于绿熟期。

虽然5月上中旬温度有所偏低,但受4月份温度普遍偏高影响,小麦抽穗扬花期普遍提早了10天左右,今年小麦成熟期大部与常年接近。其中汉中和安康丘陵区、商洛南部、西安中部、咸阳南部局部、宝鸡中部、渭南东南部为5月25日-6月4日;汉中和安康中高山区、商洛北部、宝鸡大部、咸阳中南部、渭南大部、铜川南部为6月5日-6月13日;宝鸡北部、咸阳北部、铜川北部、延安南部为6月14日-23日。

夏收期天气预报:

据气象台预报:今天白天:陕北晴天间多云,关中、陕南阴天,关中中南部、陕南大部有小雨,宝鸡南部、西安南部、陕南西部有中雨,局地有大雨。6月1日:陕北晴天间多云,关中、陕南阴转多云。秦岭山区西部、陕南南部局地有阵雨。关中东部局地有35℃以上高温。2日:全陕北晴天间多云,关中、陕南多云,秦岭西部、汉中西部有阵雨。陕北、关中北部、商洛有4级左右偏南风。关中东部、安康东部局地有35℃以上高温。3日:全省多云间阴天,陕北部分地方、关中西部部分地方有小雨,陕北有4~5级偏北风。4日:全省阴天转多云,陕北大部、关中大部和陕南西部有小雨。5日:全省多云间晴天。6日:全省晴天转多云。后期天气趋势(06月07日-06月09日):全省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

预计今天白天,关中中南部和陕南大部有小雨,不适宜小麦成熟收获和夏播开展。6月上旬以多云—晴好天气为主,基本没有大的降雨,因此目前来看,降雨对6月上旬夏收前期影响不大。建议各地已成熟小麦、油菜抢晴收晒,适时开展夏播;抓住有利降水过程做好蓄水保墒,受旱地区要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

需要重点关注干旱缺墒对夏种的不利气象影响

5月1日至29日,全省大部降水偏少,其中汉中偏少25%,安康偏少66%,商洛偏少68%,渭南偏少49%,西安偏少23%,铜川偏少33%,其他市区也是不同程度地偏少,渭北东部、关中东部和陕南东部更为突出,其他区域降水也不是很充沛,土壤有一定的干旱缺墒现象。加上未来10天还是以晴天少雨为主,干旱缺墒程度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影响玉米、大豆等夏种作物的正常播种出苗,需要做好抗旱播种保出苗的工作。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扩种大豆

预计夏季(6-8月),全省降水偏多,主要多雨区位于陕北南部和关中北部,平均气温全省正常略偏高。总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北部、关中偏多1~2成,陕北南部偏多2~3成,陕南偏多0~1成。平均气温:陕北、渭北西部17~21℃,渭北东部、关中南部、陕南20~23℃;与常年同期比较,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1℃。总体夏季水热条件对春大豆生长发育有利。6月上旬陕北、关中地区温高水少,7月下旬-8月上旬关中南部、陕南可能发生轻度伏旱,盛夏(7-8月)黄河流域(陕西段)及渭河流域暴雨过程多,可能出现较重汛情,不利于夏大豆播种、出苗与生长,花荚期-成熟期易发生高温热害与盛夏暴雨洪涝。

陕西省气象部门建议:

(1)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根据大豆生长特性,大豆扩种区可多选在海拔相对较高但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选择耐热耐高温的大豆品种,尤其是蒲城、蓝田、旬阳、白河等区县。

(2)针对夏大豆播种工作,我省热量资源增加较多,关中及陕南应适期早播,力争促苗早发;渭南大部、商洛与安康需注意播期蓄水保墒,做好抗旱与抢墒播种保苗工作。

(3)提高夏季大豆生长期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注意加强花荚期水肥管理,预防夏季伏旱;同时注意防范夏秋湿涝灾害,出现暴雨、渍涝时及时排涝除湿。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指出,当前,陕西已进入紧张繁忙的“三夏”时节,各地要立足一个“抢”字,做到一个“足”字,确保一个“好”字,抢收夏粮实现颗粒归仓,种足秋粮确保播种面积,做好田管夯实秋粮基础。

针对今年“三夏”期间全省农业生产管理工作

一、精准预判,深化服务促夏收

夏收是当前“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夺取夏粮丰收对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省冬小麦由南向北逐渐进入收获期,是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关口。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上旬全省无大范围持续性降水,近期晴好天气较多,烂场雨、干热风发生概率不大,各级农业技术部门要结合天气情况准确预测当地冬小麦收获期,指导农户及时抢收,力争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组织调度和装备、油料保障等,全力保障跨区机收作业有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平台,共享收种信息,切实做到麦熟有机收、机到有活干;切实搞好保障服务,强化农机手规范作业指导,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机收损失。做好夏粮转运、收储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二、抢时抢墒,落实良技助夏播

各地在抢收小麦的同时,要种足种好秋粮,坚决完成全省目标任务。要组织农业机械抓住时机,及时抢播,做到收获一块、耕整一块、播种一块,力争播在高产期、适播期;要选择夏播专用玉米品种,大力推广“5335”、集雨补灌、蓄水保墒、抗旱抗逆等实用增产技术,并及时动员群众浇灌压茬水,确保一播全苗。要紧盯渭北旱塬季节性撂荒,积极采用耕地单季流转、季节性托管和耕种环节补贴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夏玉米播种面积,完成扩种指标。关中灌区具备一年两熟条件的区域,小麦收获后,因地制宜落实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据气象预测,我省6月中下旬全域降水偏少,大部分地区较为干旱,或对夏播产生不利影响,各地有关部门要做好抗灾减灾预案。

三、分类指导,多措并举强夏管

针对可能出现的干旱天气,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春播作物苗情调查,指导群众开展查苗补种、中耕防除杂草、趁雨追肥等工作。重点对长势较弱的幼苗,要多施水肥,促弱转壮,促小赶大,确保夏播出苗顺利、春苗茁壮生长。要密切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联系,高度关注天气变化,未雨绸缪,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旱情、汛情分析会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灾害发生后,根据不同灾种、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技术方案,实行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要做好以当地重要病虫害为重点的秋粮绿色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组织开展应急防控,确保不发生流行蔓延。


友情链接
中国气象局 陕西省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