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陕西省气象局召开3月11-12日降水天气过程新闻发布会。通报3月以来气候趋势,11-12日过程降水实况统计及未来天气趋势,人工增雨作业情况,以及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对农业的影响。
3月以来(3月1-10日),全省平均气温8.5℃,较常年同期偏高2.9℃,西安平均气温12.4℃,较常年偏高4.5℃。伴随天气回暖,关中、陕南部分地方5天滑动平均超过10度,达到入春标准,主要城市:西安3月4日、安康3月5日、渭南3月6日入春,较常年分别偏早14日、6日和13日。
根据省气候中心预测,春季(3-5日)全省大部气温高,降水多。陕北60~110毫米,关中100~150毫米,陕南150~250毫米。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关中大部、陕南东部偏多1~2成,陕南西部偏少0~1成。陕北、渭北11~15℃,关中南部、陕南14~17℃。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东部、关中东部偏高1~2℃,陕北西部、关中西部偏高0.5~1℃,陕南偏高0~0.5℃ 。
根据省气象台实况统计,自11日夜间20时起我省大部自西北向东南出现雷雨大风天气,迎来今年第一声春雷和首场春雨,陕北及关中多地出现6~8级大风,华山站极大风速可达10级(26.7米/秒)。陕北大部、陕南和关中西部共监测到雷电总闪608次(云闪238次,云地闪370次)。11日08时-12日08时,全省85个区县974个监测站出现降水,超过15毫米141站(主要在宝鸡、咸阳、西安),其中5站大雨,最大咸阳彬州龙高站25.9毫米。
受西风槽东移影响,我省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天气转好。今天下午开始到14日,我省大部以多云天气为主,陕北北部有5级左右偏北风。受西风槽东移影响,16-17日我省中南部有一次较明显降水天气过程。
人工影响作业准备情况
依据省气象台天气预报,根据省气象局关于开展抗旱和森林防火人工增雨专项行动的要求,经省人影中心增雨条件分析,3月 11日夜间至12日上午我省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针对此次降水过程,3月9日19时省人影中心发布陕西人影作业过程预报及作业计划,3月10日16时发布陕西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潜力预报和作业预案。
在军民航和机场的大力支持下,增雨飞机12日凌晨7时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这是我省增雨飞机按日出时间放飞的最早记录,在关中东部和商洛地区实施飞机增雨作业1架次,飞行作业2小时41分。截止3月12日10时,全省榆林、咸阳、西安、汉中、商洛、渭南等6市16 县所地面作业点开展地面增雨作业,共发射72枚火箭弹、90发炮弹、燃烧碘化银烟条116根。
雷雨大风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目前,渭北小麦处于返青期、关中小麦处于起身期。陕南油菜部分向阳区域已经进入花期。关中地区冬春茬设施蔬菜处于成熟采收期,设施大棚樱桃、冬枣进入花蕾期,小拱棚西瓜等经济作物已经出芽。苹果、猕猴桃等果树进入萌芽或芽膨大期。
本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对我省冬麦区增加底墒有利,可为今年丰产创造有利条件。但对陕南油菜易造成倒伏、授粉不充分等不利影响;陕南春播工作会短暂受阻。小拱棚抗风能力差,大风可能造成设施大棚和小拱棚棚膜撕裂。
为减轻此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本次降水有利于增加冬麦区墒情,对处于返青-拔节期的小麦生长非常有利,对后期旱地小麦追肥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议可趁雨追施速效肥,促进小麦弱苗转壮;雨后加强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防控,必要时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是陕南处于整地或春播的地区,应根据实地情况或种植计划,对积水田块及时排水降渍,防止积水太过影响春播进度。
三是设施大棚、尤其是抗风能力较差的小拱棚,应注意检查棚体,查看是否有棚膜被大风撕裂,防止棚内作物受灾。
四是本次雷雨大风对经济林果果园增加底墒非常有利,建议雨后深耕保墒,有利于果树抵抗春末夏初少雨时节的干旱天气;同时,关中、陕南地区雨后气温升高,需密切观察并预防果园病虫害的滋生,必要时及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