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榆林,虽然耕地资源丰富,但旱地多、水地少,土壤瘠薄、生态脆弱,气象灾害多发。“十三五”以来,榆林市气象部门对标气象为农现代化建设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旱作农业示范区、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发展战略,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为主导,深入开展为农服务技术方法研究,积极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气象监测预警精准化水平,提升气象服务科技支撑,实现气象为农服务的提质增效。
深耕“气象+农业”研发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榆林市气象局以气象数据层、气象产品库、本地服务层、业务服务层、应用层为平台核心架构,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山地苹果园、红枣种植区等农业元素,研发出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开展“气象监测+精细服务”高效农业气象服务。该平台根据本地主要产业及特色产业划分服务板块,分为粮食作物服务(全市区域)、现代农业服务(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种植区)、苹果服务(米脂、绥德、子洲、清涧等苹果种植区)、红枣服务(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黄河沿线红枣生产区)四大板块,各板块可实时显示对应站点的监测数据、格点预报以及标识信息,实现农业生产期的全程化服务。
气象数据+高效分析,实现服务精准。通过国家气象局天擎系统,农业气象服务团队提取榆林市气象数据,建立本地气象数据库,精准掌握历史气温、降水等相关要素的小时、日、月、季、年和任意时段的变化情况。按照气象相关标准和算法开发出不同界限温度、高温、低温、暴雨、无降水日数、雨强、冷空气等级、连阴雨等数据查询模块,通过查询统计,可及时获得开展农业气象条件评价的相关数据指标,为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发布提供有力保障。
灾害指标+服务指标,助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服务研究成果,服务团队利用科学统计方法,建立苹果生产区花期冻害、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等主要气象灾害指标,以及红枣生产区花期、幼果期高温干旱、成熟期连阴雨等影响较大的灾害服务指标。根据苹果、红枣生长过程划分作物生育期,设置主要生育期的危害指标,为榆林地区山地苹果、红枣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防御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气象服务。
如今,榆林市气象部门依托日新月异的气象科技,助力陕西第二大粮仓实现连年丰产和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市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的管理人员、种植大户可以在日常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定制气象信息与服务,集监测预报、风险预警、分析评估的全程农业气象服务将为榆林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气象贡献。(马锋 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