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科技厅公布2025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结果,西安市气象局实现突破性进展——8项科研项目获得立项,其中西安市气象台王楠等5名、西咸新区气象服务中心(生态与农气中心)金丽娜等3名科研骨干牵头的项目成功入选,研究领域覆盖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卫星遥感、农业气象等关键方向。这一突破性成果,为西安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标志着西安在气象科技研发与应用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
近年来,西安市气象局始终坚定不移深化“需求牵引、创新驱动、项目支撑、数智赋能”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市气象科研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近三年,累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及市级自立科研项目 113 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气象联合基金项目2项、中国气象局项目13项、省科技厅项目13项、市科技局项目8项、市科协项目4项,此外,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22项,以及省交通厅、省工信厅项目各1项,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项目布局。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近三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1项成果获中国气象局“十三五”认定“良好”等级;2项成果分别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陕西农业成果推广二等奖。这些成果的实际应用,有力推动了气象科技与防灾减灾、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等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产力。
展望未来,西安市气象局将紧扣陕西省气象局安排部署,以“有组织科研”为核心任务,聚焦气象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构建覆盖“需求凝练—项目攻关—成果转化—业务应用”的“全链条”科研管理体系。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辅导,系统性提升科研人员的科学问题凝练能力与申报材料撰写水平,力争在更高层次的科研平台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紧密围绕灾害性天气预警、生态气象服务、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关键领域,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研项目,集中力量突破气象科技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通过推动气象科技创新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西安市气象局正全力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城市安全运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气象科技保障。